关于文明,首先需要清楚的就是中华文明涵盖哪些内容?也就是我们要回答“文明的定义”,文明是什么?包括哪些?文字、历法、青铜冶炼技术(文明的一个标志)、生命观、文化、统治模式?我们来试着探讨一下,怎么界定这些个问题。 按照这个思路来讲,我们看到中华文明下的统治模式从三皇五帝然后一直往下,在秦以前是一个制度,相当于是天子诸侯。天子什么概念呢?就是替上天来管理百姓的人。
上一期小编看到禅吧网下面有位朋友留言问:怎样分清楚是大脑的嗡嗡声还是心底的声音? 小编觉得这个话题很好,尤其对于普通人来说,我们总说顺心如意,心心相印,心想事成......那么心到底是啥? 按照西医的理念,大脑才是统帅一切意识的地方,为何想要成功幸福却要说心想事成?
小时候常听有人说:“这事儿,都是自己逼自己做的。” 我就想,自己逼自己?那怎么可能呢?除非一个人分裂成了两个。 一个是高高在上的权威,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平民。 否则一件事儿,做了就做了,想怎么做就怎么做,哪里来“逼迫”一说呢? 但是这俩地位不是绝对的,随时会交换位置,就看哪个打倒哪个了。
我的一位爱茶朋友陈君,十多年以来,他拜访了几乎中国所有的产茶地。 最近在读他的新书时,我问他了一个问题:禅茶一味,到底是个什么味? 他答:“确实不好说。” 我诧异的想:“你不会是谦虚,不愿和我说茶中深意吧?” 他随手转了一篇他的文章给我,文章中写到:喝茶有三个层面,从口感到身体到触动心灵。我们要寻找触动内心的茶。是茶给我们这种感动,还是饮茶时的雨声给我们这种状态,或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使然?或者像六祖慧能一样,问:茶动、境动、还是心动?
春日和煦,万物可爱。 在这美好的春季,必须要做点什么开心放松的事情,才算对得起上天的恩赐。 《黄帝内经》中曰: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 这是《黄帝内经》对春季养生提出的总则,它指出在春令季节,人们应从精神调摄、生活起居、运动健身等诸多方面,以“生”为中心对人体进行调养。 恢复生机,不仅是自然界的事情,也包括我们人类。